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作者: 本网 | 发布时间: 2012/2/14 16:23:13 | 6046次浏览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2011年8月30日)
宁委发〔2011〕44号
为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创造有利于我市在全省争当“三个第一”的人口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
1、创建新型人口服务管理领导体制。着眼于调控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省会城市、特大型中心城市社会管理需求,进一步强化“大人口”、“大服务”理念,致力构筑“党政统筹、部门协调、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社区服务、群众自治”的管理体制,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人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模式。
2、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着力构建党政主导的统筹协调机制、运行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城乡一体的优质服务机制、优先优惠的利益导向机制、民主公开的群众自治机制、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口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关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文化宣传教育、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利益导向政策等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3、强化职能部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职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是人口服务管理的实施主体,要切实担负起全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综合协调、全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拟制与实施、市级人口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与管理、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等职能。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构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
4、精心打造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放大“世代服务”品牌效应,积极推进由生殖健康服务面向人的生命全过程公共服务转变。在全市各级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所(站、室)增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站、室)”牌子,拓展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以市中心为龙头、区县分中心为骨干、街镇服务站为基础、社区(村)服务室为补充,目标统一、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群众满意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网络。
5、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重视0—3岁儿童早期发展,建立“政府指导、部门监管、市场运作、社区组织、家庭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托“世代服务”平台,建立0—3岁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探索以民营早教机构为主渠道、公共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指导服务体系。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6、大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着眼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生育质量、生命质量,完善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孕前优生促进、科学育儿指导、青春健康教育、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家庭营养倡导、中老年健康保健等项目,建立立足于家庭和社区、覆盖全人口和生命全阶段的健康促进模式,为家庭成员提供面向生命全过程的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7、逐步完善家庭发展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政策动态增长机制,完善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养老保障等政策,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健全家庭发展政策体系,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8、深入推动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广泛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宣传空间,扩大宣传范围,传播家庭健康幸福理念,构建新型家庭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家庭幸福安康。加快市级家庭人口文化载体和示范基地建设,巩固和拓展宣传阵地,深化人口文化内涵,开展家庭人口文化理论研究,推进人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优化人口服务管理
9、实行人口计生管理网格化。结合“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建设和“扁平化”社区管理模式的推进,按照“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实行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服务管理。合理配置责任网格,建立系统管理、部门管理和分类管理网络,完善责、权、利更加明晰的社区“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元、多元联动”的新模式。
10、形成流动人口“一盘棋”格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在区县人口计生局增设流动人口科,全面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加强与流入本市人口数量较多的外省(市)计生部门的协作,实现“互通信息、协同管理、综合服务、责任共担”,与周边接壤市、县、区开展多层级、多方位的协作,完善“统筹协调、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机制。
1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细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把以证管人与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结合起来,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居住证制度,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计划生育、子女就学等问题,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会融合发展。
四、加强人口信息管理和开发应用
12、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政务数据中心的意见》和《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依托市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按照“部门协作、一数一源、权限管理”的原则,完善实有人口基础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真正实现公安、人口计生、统计、发改、民政、卫生、教育、人社、住建以及残联、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互换。
13、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认识人口数据资源在人口宏观规划和决策分析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搭建全员人口数据库信息平台、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人口计生政务信息平台,开发运用育龄妇女服务管理应用系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及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等,以信息辅助决策、引导服务和规范管理。
五、强化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
14、健全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按照“委居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单位共协同、群众做主人”的要求,健全自治组织、完善自治制度、搭建自治平台、畅通自治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新模式。尤其要加强社区(村)、高校、企业、园区、市场等基层协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联合会、分会等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协会服务能力。
15、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按照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要求,建立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会员小组(中心户、楼栋长)活动制度、评比表彰和档案管理制度,着力推动人口计生相关制度与社区“三报告一评议”、协商议事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等制度相互衔接和融入,切实提升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制度化水平。
16、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参与式服务,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生活、生育、生殖健康需求。按照依法行政和阳光政务要求,凡是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监督的事项都要公开,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的质询评议,切实解决群众投诉的突出问题。
六、完善人口服务管理保障措施
17、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把人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总体布局同谋划、同决策、同部署,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人口工作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调整更名为市人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市人口工作的宏观规划、政策统筹、战略研究、综合协调、公共服务和信息管理。
18、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优先投资于人口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健全“财政为主、城乡统筹、稳定增长、分类保障、分级负担”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人口计生奖励扶助经费、服务机构建设经费、基本项目免费服务经费、经常性工作经费、基层工作人员工资等经费的落实。加强职业化建设和能力建设,锻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队伍。
19、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构建并完善“政府牵头、部门合作、专家指导、项目运作”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长效机制,加强对全市人口发展的趋势研究、动态监测、预测分析和预警报告,实现人口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等有效衔接,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