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onload="if(this.width>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njrb.njdaily.cn/njrb/images/2014-01/22/a06/res03_attpic_brief.jp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 0px; " /> |
声称是公办院校有国家承认文凭,实际上只是个培训学校;交了1年学费上了半年不满意,但被告知不能退费……去年下半年,面对鱼龙混杂的培训市场,家长学生遭遇“培训陷阱”的情况依然不少。临近寒假,一些家长又开始忙着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为此,市教育局提醒,家长在报名前可先上网查资质、看口碑以防被忽悠。
变脸
培训机构摇身一变成公办院校
去年,我市一家名为“xx公共关系进修学院”的培训机构在招生宣传中将“进修”两字去掉,摇身一变成为“xx公共关系学院”,并宣称自己是公办院校,有国家承认文凭。看到这样的招生宣传,不少学生家长交费报了名。
“把‘进修’拿掉以后,机构的名称看起来就像个学历教育学校的名称。”市教育局职社处相关负责人说,很多家长就是冲着有文凭才报了名,可报到后,这才发现该学校仅是一个民办培训机构,根本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为此,不少家长和学生向教育部门进行投诉。
“最终这家机构被严重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学生的费用也被要求全部退回。”这位负责人说,虽然学生费用上并没什么损失,但是这一“折腾”浪费了不少时间。
与之类似的还有前不久冒出的“山寨版钟山学院”,某培训机构打着“钟山学院江宁校区”的旗号招收医学护理专业的中专生,可结果却是假冒招牌跨省违规招生。
调查
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成投诉“重灾区”
据市民办教育协会负责人介绍,我市的培训类机构包括正规的事业单位、领取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还有大量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即通常以“教育咨询”、“教育科技”或“教育文化”等名义申办而实际上开展学科辅导培训活动的企业。
在有关部门接到的投诉中,面向中小学生的经营性民办课外培训机构成为投诉的“重灾区”,主要反映问题包括通过电话、短信等反复骚扰和狂轰滥炸式的虚假宣传,收费及管理混乱,应退费而不退费,有的甚至突然关门走人,造成市民经济损失等。
其中关于虚假宣传投诉最多,一些教育咨询、教育服务公司在广告中常出现诸如“品牌教育机构”、“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机构”等炫目的名头,拥有“一流学校在职名师”等更是其招揽生源的金字招牌。
“这些五花八门的头衔多为不具资质的某些社会组织颁发的,有的甚至就是自我冠名吹嘘。而所谓‘一流在职名师’更多属虚构,各级教育部门历来明确禁止公办学校的在职教师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及从事有偿家教。”这位负责人说,“据实地调查了解,这些培训机构的老师,有的是外地教师,有的是在校大学生,还有社会闲散人员,很多人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
除了虚假宣传进行违规招生外,家长和学生因为退费问题和培训机构产生纠纷的情况也不少。前不久,有家长向教育部门反映,在某培训机构交了一年的学费,可机构频繁换老师影响孩子学习,向机构提出退费要求,却被告知因课程过半不能退费。“现在不少机构有这种霸王条款,出现退费纠纷的情况比较多。”这位负责人说,遇到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只能组织家长和培训机构调解解决。
提醒
报名前上网查资质看口碑可防被忽悠
寒假将至,各类培训机构又将成为孩子“充电”的首选。如何选择一家比较靠谱的培训机构?市教育局提醒,家长可登录“南京民办教育协会网”查询全市正规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查看机构办学质量督导年度评估结果公告及相关警示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了解机构是否有办学资质,还能看出机构的口碑,防止被不良机构忽悠。
家长们在选择社会培训机构时,也不要忘记查看培训机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原件,并注意核对地址、有效期及办学内容。为了避免出现退费纠纷,在办理报名交费时切勿为图方便或所谓“优惠”,一次性支付长时间的培训费用。记得应索取有效票据,留作日后维权证据。对各类不实广告宣传,家长可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社会教育或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咨询核实,也可向相关文化市场管理的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钱红艳 本报实习生 赵佩颖
培训机构
梁艳波 绘